摘要
在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或者其他的认证体系完整的运行中,有三个关键的审核节点,分别是初次审核、监督审核和再认证审核,那么同样是外部审核,三者之间有哪些区别呢?
初次审核
即企业开始建立体系的第一次外部审核,分为一阶段和二阶段,是对整个体系的审核。
第一阶段审核体系文件并评价企业运作场所和现场的具体情况,以确定第二阶段审核的准备情况;第二阶段审核评价客户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包括有效性,第二阶段审核应在客户的现场进行;审核组应对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审核中收集的所有信息和证据进行分析,以评审审核发现并就审核结论达成一致。
监督审核
即认证机构定期对获证客户管理体系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区域和职能进行监视,并考虑获证客户及其管理体系的变更情况。
监督审核是现场审核,但不一定是对整个体系的审核,并应与其他监督活动一起策划,以使认证机构能对获证管理体系在认证周期内持续满足要求保持信任,在证书的有效期内,定期进行二次监督审核,第一次监审日期从初审完成日开始计算,一般在9-12月进行,第二次监审也是在前次监审完成日之后9-12月完成,需确保每次监审时间不超过12个月,过期将暂停处置。
再认证审核
即确认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持续符合性与有效性,以及与认证范围的持续相关性和适宜性,以评价获证客户是否持续满足相关管理体系标准或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所有要求。
管理体系初审证书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内,获证组织应提出再确认(换证)申请,应确保再认证的所有活动及换发证书在前一轮三年有效期内完成如因获证组织有特殊情况,经书面申请,并与认证机构协商,可适当延后再认证审核的日期,但仍应确保在证书有效期内完成再认证;否则一律按初审安排。
最后
企业在经过了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之后,相信它一定在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管理水平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益处,也能感受到它是提升工作品质的法宝。
但是,在管理工作中还是会存在一些困惑和难题,因为管理体系的完善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企业时时处于变化当中,企业的管理体系也要不断的适应这些变化。作为认证机构,会在监审、再认证工作中助企业一臂之力。
首先,监审/再认证工作是企业保持资质的前提之一。按照认证工作规范及证书有效性的要求,企业在获得证书后每年要进行监审工作,证书满三年要进行再认证。
第二,监审/再认证工作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发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促进企业体系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外审工作,可以弥补企业内审时在深度上、力度上和有效性上的不足。
第三,在监审/再认证工作过程中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的管理意识与管理水平。通过审核,可以使员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质量改进的目标,认识到持续改进对于企业管理的意义,从而在工作中得到自我激励,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